水果什麼時候吃最好?飯前、飯後怎麼選 營養師:關鍵看這3種人
不少人吃完正餐後習慣來點水果當「完美結尾」,但也有人說「減肥要飯前吃才對」。營養師提醒,其實水果什麼時候吃,沒有絕對標準,重點是根據個人需求與身體狀況來調整,才能吃出健康效果。
營養師表示,水果雖然營養豐富,但進食的時間點,會影響到飽足感、血糖反應甚至總熱量攝取,因此對於「減肥族」與「糖尿病患者」來說,選對時間特別重要。
【1】減重中的人——飯前吃,增加飽足感、控制食量
想控制體重的人,建議可以在正餐飯前吃水果。根據2019年發表於營養期刊的研究,飯前吃水果有助提升飽足感,讓後續正餐攝取量下降,對體重管理很有幫助。
她建議,可選擇富含膳食纖維、GI值較低的水果,像是:
• 芭樂
• 奇異果
• 帶皮蘋果
這類水果能延緩胃排空、降低血糖上升速度,對減重或控制食慾都很加分。
【2】需要穩定血糖的人——飯後吃,減緩血糖波動
如果是有血糖控制需求,如糖尿病患者,則建議飯後再吃水果。這樣可以透過與正餐其他食物一同消化,讓血糖上升速度更平穩。
此外,像奇異果酵素、木瓜酵素、鳳梨酵素等水果成分,也能幫助消化,對腸胃也有額外好處。
【3】一般人怎麼吃都行,但記得避免太晚吃
對一般人來說,水果什麼時候吃其實都可以,只要不要太晚吃,影響睡眠或造成腸胃負擔即可。尤其有些水果含糖量高,建議還是白天攝取比較理想。
延伸提醒:
吃飯順序也會影響血糖與飽足感
除了水果吃的時機。正餐的「進食順序」對於血糖穩定、控制食慾同樣重要,建議依照以下順序進食:
1、先吃蔬菜:富含膳食纖維,可延緩胃排空
2、再吃蛋白質:如雞肉、魚、豆腐等,補充胺基酸、延緩血糖上升
3 、最後吃澱粉類:如飯、麵,避免血糖一下飆高
不過她也提醒,腸胃功能比較弱的人,如果一開始就吃大量蔬菜,可能會有脹氣不適,這時候可以先從蛋白質開始吃,再慢慢加入蔬菜。
另外,像是長輩、肌少症族群或食量偏小的人,也要注意,別因為先吃菜或湯,導致蛋白質吃不下,反而攝取不足,容易出現營養失衡的情況。
*小提醒:水果再營養,也建議每天攝取量控制在每日2份(大約2個拳頭大小),才能兼顧營養與血糖穩定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