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「促銷優惠將鋪天蓋地,消費者和經銷商端全都受惠」 — 車商公開宣示
一、到底發生什麼事?
過去兩個月,進口車大量塞在台北港、台中港與基隆港的保稅倉庫中,估計累積超過 3 萬輛。原因主要是對「美國對等關稅」與「貨物稅」的政策不明,讓車商不敢動輒提車,以免突然承擔高達 17.5% 的關稅及最高 30% 的貨物稅。
這不僅導致港口成為臨時停車場,也讓今年4、5月的汽車銷售急凍:4月開牌量只有 32,876 輛,5月更下滑到 31,910 輛,年減超過 20%。
二、政策轉向,曙光乍現
最近,經濟部終於鬆口:只有美國進口車會調整關稅,其他如德國、日本、韓國、泰國車款不受影響;至於貨物稅是否調降,也暫時擱置,讓政策更明晰。
政策明朗後,車商也鬆一口氣。業者透露,7月將全面發動一波史上最猛烈的促銷攻勢,從天價折扣、免費配件到低利貸款樣樣有,連經銷端都能拿到額外利益。
三、雙重降稅 ≠ 車價一樣降?
不過,雖然稅務鬆綁,車價不一定立刻大跳水。車價結構複雜,除了進口關稅,也包含零件關稅、營運成本、經銷利潤等因素。換句話說,廠商可能選擇調整配備、延長保固或推出更誘人貸款方案,而不是直接讓價。若原材料、晶片等供應鏈成本未下降,降價幅度恐怕有限。
四、這波促銷你該怎麼買?
若你正考慮購買進口車,這幾點可以參考:
買車時機/推薦理由
7月初/車商已清楚稅務方向,優惠更積極,選擇空間變大。
比較不同優惠/不只比車價,也要比低利、配件、保固、貸款方案。
看向非美進口車/這些車款稅務穩定,車商更可能直接讓利。
提前訂車?還是等優惠?/如果差價明顯且符合需求,不必過度拖延。等促銷釋出也可能面臨物流延遲。
五、結語:卡車變入市利多,先思後買最安心
總歸一句話:3萬台進口車卡在港,拉開7月促銷戰序幕。對消費者而言,這可能是年內最好的購車時機;但也提醒大家,別只看車價,優惠方案的整體價值(例如配備、貸款條件、經銷商信譽等)才是真正需要比較的重點。
有興趣入手進口車的朋友,不妨在7月密切留意各大車商促銷公告,挑選符合自身需求的方案,撿到「有感好康」!